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普洱茶供應藏族地區的意義
普洱茶供應藏族地區,有很大意義,值得一提。康藏地區自古畜牧,以牛乳制酥油作為食品之一。《新唐書.吐蕃傳》所說藏族飲用的“?酪”,就是酥油茶。用茶水熬酥油作為食品,是因為茶葉有助消化、解油膩、去熱止痰等作用,所以茶為日常飲食所必需。《明史.朵甘烏斯藏行部指揮使司列傳》說:“其他皆食肉,倚……茶味為名命。”所以歷代由內地對藏族地區供應茶葉,而藏族向內地輸送馬匹,即所謂“摘山之產,易廄之良”。滇茶行銷藏族地區的年代很早,到明代已經很發達。明季雲南各族人民抗清鬥爭,堅持17年之久,以至對藏族地區供應茶葉稀少。清兵入滇以後藏胞即來交涉茶馬貿易。劉建《庭聞錄》說:“順治十八年(公園1661年)三月,北勝(今永勝)邊外達賴喇嘛幹部台吉,以雲南平定,遣使鄧幾墨勒根齎方物求於北勝州互市茶馬。”就在這年十月,在北勝州開茶市,以馬易茶。因普洱茶還不夠藏族商人的需要,又招商人到川湖產茶地區採購,運至北勝州互市。後來麗江府改設流官,且交通較便,茶市改設麗江。藏族商人每年自夏曆九月至次年春天趕馬對到麗江領茶引,赴普洱販茶。從麗江經景東至思茅,馬幫結隊,絡繹於途,每年貿易量有500萬斤之多。另外,漢族、白族、納西族商人也經常販茶供應藏族地區。
“茶馬互市”不僅把西藏、雲南和內地在經濟上緊密聯繫起來,而且在促進政府聯繫上也有很大作用。明萬曆年間,王庭相作《嚴茶議》說:“茶之為物,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給之,以其腥肉之物,非茶不消;青稞之熱,非茶不解,故不能不賴於此。是則山林茶木之葉,而關國家政體之大,經 國 君子,故不可不以為重而議處之也。”這是不可分割的經濟聯繫在政治上的反映。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gif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