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題庫五被譽為醫書始祖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論述食療耍義:「聖人不治己病,病已成而後藥之,譬如渴而穿井,斗而鑄錐.」這種見解,與現代醫學提出的預防為主,防勝於治的醫療保健方針有異曲同工之妙.素問中還提出「五谷為養,五畜為益,五果為助,五菜為充」的平衡調配膳食的具體內容,這正是我國獨有的食療學說的理論基礎。 ◎人類在自然與社會的環境中如何將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,自己的精神保持恬靜超脫,順應四季循環,協調起居動靜,適宜風土環境,不與自然的造化運行相逆背,不因人寰事故的變遷而受到損害,以此作為道教飲食文化的核心內容,作為遵道,守道,修道的最高境地. ◎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曰:「天主陽,以五氣食人;地主陰,以五味食人.氣味相感,結為五臟,五臟之氣,散為四肢十六部三百六十節,引為筋脈,津液,血髓,蘊成六腑,三焦,十二經,通為九竅.」五味乃五行之精,五行之精乃天地之靈,所以,人秉承天地自然的靈氣,成為三才,成為性命的載體. ◎按照五行(金,木,水,火,土),五時(春,夏,秋,冬,季夏),五味(酸,辛,咸,苦,甘),五臟(心,肝,脾,肺,腎),五主(皮,?.脈,肌,骨),五色(白,青,赤,,黃,?),五音(宮,商,角,徵,羽). ◎道教的服氣辟穀法是講道士修習服氣法時,先耍治療自身原有的疾病,使五臟氣血宜通,繼而稍服緩瀉劑,去掉腸胃內舊有的積滯,然後減食,節食,逐漸斷?五穀.不知五味,每日做三遍靜臥服氣功,這樣就不飢不餓了.在做這個功時,道士特別強調要添加輔助食品,如茯苓,大棗,核桃,胡麻,黃精等.把這些藥品通過中藥學的製劑方法,經過九蒸九晒,製成水丸,或加蜜製成蜜丸,或煎製成膏劑,或再配成復方,製成「太清金液膏」,「茯苓膏」,「胡麻飯」等,隨時加以服用.通過這些方劑的記載,可以看出道教辟穀法只是不吃五谷雜糧,而食用有高蛋白,高油脂類的藥品來補養人生的氣血.,充實生命元素. ◎日誦功課通常早,晚各一次,每次約一小時左右.早課時間大約在四點至五點之間,早壇功課程序是先起澄清韻,吊掛,提綱.,中啟請等.後接念淨心咒,淨身咒,安土,安天地等神咒.然後奉誦常清常靜經,消災護命妙經,禳災度厄經,玉皇心印妙經,禮拜玉帝,雷祖寶誥,有時亦拜三清,四御,南極,北七真,南五祖等寶誥.然後以順時針方向環繞天尊坐壇旋轉九次,名為「轉天尊」,口中念雷聲普化天尊神咒. ◎每日晚課通常在六點半左右,首起步虛韻,吊掛, 提綱.,中啟請等.奉誦經文有太乙天尊救苦拔罪妙經,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真經,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等,.禮拜斗姥,救苦寶誥,.「轉天尊」時與早課相反,是逆轉法.然後是回向.三皈依等禮儀.晚壇所誦經主要是超陰度亡. ◎水,在中國原始民族裏相信它有清潔的作用,是聖潔之物.服水在道教中通常指服飲香水,咒水,符水,井華水等.香水指供奉過天尊的水,或放有香灰的水.咒水指行過咒術的水,符水有兩種:一種指符或籙文燒灰後,用清水沖合,待澄澱後飲用;一種指把符籙紙放在白水或加中藥的水中煮沸飲用.井華水指清晨最先汲取的井泉水,用瓢上下攪動數十次後飲用,中藥認為這種井華水性味甘平無毒,有安神,鎮心,清熱,助陰等作用. ◎「跡滅」,「凝神」,這正是「坐忘」的境界.「坐忘」一說,源出於莊子.大宗師:「隳肢體,黜聰明,離形去智,同於大通,此謂坐忘.」坐忘,即指「忘其跡,又忘其所跡者,內不覺其一身,外不識有天地,然後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.」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這一宗教實踐活動,即是旨在通過人們思維訓練,依靠自性的內向克制,在內在心性中產生「定力」,使自己從本我,自我的心理狀態中超脫出來,即同「跡滅」,達到超我空明的境界,猶如君子之心,靜如止水的「凝神」,再進一步連凝神的凝---主觀作用也摒除,自覺地在內向觀照直覺中,神與天道相冥合,使精神的怡然閒適與心理的虛融清淨,?到了最高的統一協調.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